文 / 本性禅师
感恩佛法僧三宝。
六五年出生,八五年剃度,曲指未及一算,人生已逾五十载,为僧已过三十年。
自省为人与事佛岁月,惟有惭愧,应予忏悔。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愿景未来,清晰可望。
传法恩师明公长老,曾有深深教示,愚徒本性,时不敢忘。他老人家说:你要当一个悲天悯人的心灵导师与灵性的引者。
“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为此——
我们倡导:“心灵非暴力”。
心者,心灵;灵者,灵性。心理、心灵皆无暴力;灵魂、灵性亦无暴力。心灵是根源,是因;心灵非暴力,才能非暴力,非暴力是果。
我们致力:“以佛心导正人心,回归信仰;以佛道辅正世道,重建道德”。
信仰与道德是社会秩序的经纬,信仰纯正灵魂灵性,道德净化心理心灵。没有纯正的信仰,心灵灵魂无处安顿,没有净化的道德,心理心灵无法安定。心灵不安,社会伦理与秩序无法形成,更无人遵守。
我们弘扬:“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共生”之精神。
我认为,这是佛教核心理念,亦为普世价值。尤其,我们强调自省、忏悔,这在许多民族与国度中,在许多集体与个体中,已不被提及或重视了。但自省与忏悔事关人类的反省与救赎,自新与再生。人类,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是有共性的,是有共同普世价值的。
我们推动:“全球伦理构建”。
因为,全球化已经不可阻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的相互交融,已使世界成为地球村。全球生命,已是名符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曾经,由于区域以及山水的阻隔,形成了种族、宗教,以及多种的文明,其个性的彰显,遂成相互之间的冲突,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
虽然二战后产生了联合国,形成了形式上的世界新秩序,但是,效果还是有限的,因为,战争从未停息过。其《联合国宪章》,虽有全球伦理的雏形,但因为受到国家集团、政治集团的强大影响,因此,未能完整表达与反映出人性美好向往的客观事实,只是一个权宜性的全球伦理初级构架。联合国也只是一个权宜性的全球协调机构而已。联合国及其《宪章》从未深入地影响到每个民族与国家。因此,各国各民族,自己想干什么,还干什么;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为此,在全球化的时空中,要找到各国之间、各文明之间的新共性,也就是新的共同点,突出其共性,减少其分歧,形成世界新共识,达成世界新契约、构建世界新伦理、创造世界新文明。这全球伦理,或许可以成为世界新秩序的思想新源泉和理念新支撑。如果那样,那将是佛教文明对世界的新贡献。
我们专注:“文化、教育、慈善、修证”。
这文化是心灵文化;教育是心灵教育;慈善是心灵慈善;修证是心灵修证。传统的某些文化、教育、慈善和修证,虽然也涉及人类的技能、心理、道德、伦理,但多没有涉入灵魂灵性,没有解决根本的终极问题。因此,我们希望既解决入世的困境,也解决出世的危机,给人类予最终的出路与去处,给人类予最后的希望与梦想。
我们宗于:“中华禅”。
中华禅,是以汉语系佛教禅法为主体;以巴利语系佛教禅法为基础;以藏语系佛教禅法为辅助;以英语系佛教新兴禅法为补充的禅法。身心灵禅修,为其法要;禅净等持,为其纲领;念佛禅,为其核心。心灵非暴力的实践与实现,是要方法与手段的,其措施就是中华禅的学修。中华禅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但又不独属于东方文明。其属于东方文明,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因为,其为全人类的共性,是全人类的心性,是人类心灵的本质彰显。中华禅是禅的完整呈现。禅,就是宇宙的规律,是普世的价值。
我们践行:“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话”。
笼统地说,巴利语系佛教为南传佛教,而汉语系与藏语系佛教是北传佛教。前者为原始的佛教,后者为发展的佛教。发展的佛教,其特色是传承与创新。原始的佛教,其特色是传承与坚守。如果说,佛教为树干,那么南北传佛教为其枝也。无论南传与北传,皆因时空原因,已非佛陀当年之原原本本之佛教了。但无论如何,却都是佛教之正传承,传承着佛陀之正精神。在度化新时空的众生时,一定是各有优劣。为此,要交流,要融合,也就是要交融。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共同传承,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佛教的进一步国际化,乃至全球化。
由于地域、山水、种族、历史等各异的原因,东西方文明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东方的含蓄、内敛、柔和、恬静、稳健;而西方的则开放、张扬、刚硬、激情、冒险。人类文明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因缘产物,因缘不同,文明不同,各有优势,各有不足。因此,全球化背景下,文明的淘汰、互鉴、整合、重生就很重要,这事关人类的战与和,死与生,灭与存。毕竟,文明导向社会道路,文明铸就人类心灵。为此,人类代表性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要交流,要合作,要互相理解,要互相尊重。而对话,是实现这些的最好通径。
我们为了:“重返佛教轴心时代,再现佛陀荣耀时光”。
我是一个佛教徒,致力世界的和平,地球的存续,是我的事业与义务;而佛教的正法久住,繁荣昌盛,则是我的责任与家务。想当年,佛教轴心时代,风吹草偃,佛教之风,吹遍城市与乡村,佛教之光,照破每个黑暗的角落。那是佛陀多么荣光的时代呀!法螺声闻于环宇,法雨普沾于天下。作为佛教界一员,我多么盼望那个轴心时代重返,那种荣耀时光再现,僧团尊严,信众欢欣。
我们依归:“苦难的拯救,烦恼的解脱”。
也就是,我们的办教理念,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办教而办教,而是为了拯救众生的苦难,解脱众生的烦恼。
在这娑婆世界,无量众生处于生老病死的苦难之中,烦恼的无量无尽,作为宗教,就是要给众生解脱的道路与希望。中华禅,正是此道路,正是此希望!
在福州,有个贤者,他叫严复。他曾经说:“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我很敬佩他,亦以之为人生典范之一。
四弘四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谨以此为本文之结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