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本性禅师
Viewing all 159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本性禅思录】355:苦难的拯救,烦恼的解脱

$
0
0

文 本性禅师

  感恩佛法僧三宝。

  六五年出生,八五年剃度,曲指未及一算,人生已逾五十载,为僧已过三十年。

  ​自省为人与事佛岁月,惟有惭愧,应予忏悔。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愿景未来,清晰可望。

  传法恩师明公长老,曾有深深教示,愚徒本性,时不敢忘。他老人家说:你要当一个悲天悯人的心灵导师与灵性的引者。

  “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为此——

  我们倡导:“心灵非暴力”。

  心者,心灵;灵者,灵性。心理、心灵皆无暴力;灵魂、灵性亦无暴力。心灵是根源,是因;心灵非暴力,才能非暴力,非暴力是果。

  我们致力:“以佛心导正人心,回归信仰;以佛道辅正世道,重建道德”。

  信仰与道德是社会秩序的经纬,信仰纯正灵魂灵性,道德净化心理心灵。没有纯正的信仰,心灵灵魂无处安顿,没有净化的道德,心理心灵无法安定。心灵不安,社会伦理与秩序无法形成,更无人遵守。

  我们弘扬:“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共生”之精神。

  我认为,这是佛教核心理念,亦为普世价值。尤其,我们强调自省、忏悔,这在许多民族与国度中,在许多集体与个体中,已不被提及或重视了。但自省与忏悔事关人类的反省与救赎,自新与再生。人类,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是有共性的,是有共同普世价值的。

  我们推动:“全球伦理构建”。

  因为,全球化已经不可阻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的相互交融,已使世界成为地球村。全球生命,已是名符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曾经,由于区域以及山水的阻隔,形成了种族、宗教,以及多种的文明,其个性的彰显,遂成相互之间的冲突,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

  虽然二战后产生了联合国,形成了形式上的世界新秩序,但是,效果还是有限的,因为,战争从未停息过。其《联合国宪章》,虽有全球伦理的雏形,但因为受到国家集团、政治集团的强大影响,因此,未能完整表达与反映出人性美好向往的客观事实,只是一个权宜性的全球伦理初级构架。联合国也只是一个权宜性的全球协调机构而已。联合国及其《宪章》从未深入地影响到每个民族与国家。因此,各国各民族,自己想干什么,还干什么;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为此,在全球化的时空中,要找到各国之间、各文明之间的新共性,也就是新的共同点,突出其共性,减少其分歧,形成世界新共识,达成世界新契约、构建世界新伦理、创造世界新文明。这全球伦理,或许可以成为世界新秩序的思想新源泉和理念新支撑。如果那样,那将是佛教文明对世界的新贡献。

  我们专注:“文化、教育、慈善、修证”。

  这文化是心灵文化;教育是心灵教育;慈善是心灵慈善;修证是心灵修证。传统的某些文化、教育、慈善和修证,虽然也涉及人类的技能、心理、道德、伦理,但多没有涉入灵魂灵性,没有解决根本的终极问题。因此,我们希望既解决入世的困境,也解决出世的危机,给人类予最终的出路与去处,给人类予最后的希望与梦想。

  我们宗于:“中华禅”。

  中华禅,是以汉语系佛教禅法为主体;以巴利语系佛教禅法为基础;以藏语系佛教禅法为辅助;以英语系佛教新兴禅法为补充的禅法。身心灵禅修,为其法要;禅净等持,为其纲领;念佛禅,为其核心。心灵非暴力的实践与实现,是要方法与手段的,其措施就是中华禅的学修。中华禅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但又不独属于东方文明。其属于东方文明,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因为,其为全人类的共性,是全人类的心性,是人类心灵的本质彰显。中华禅是禅的完整呈现。禅,就是宇宙的规律,是普世的价值。

  我们践行:“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话”。

  笼统地说,巴利语系佛教为南传佛教,而汉语系与藏语系佛教是北传佛教。前者为原始的佛教,后者为发展的佛教。发展的佛教,其特色是传承与创新。原始的佛教,其特色是传承与坚守。如果说,佛教为树干,那么南北传佛教为其枝也。无论南传与北传,皆因时空原因,已非佛陀当年之原原本本之佛教了。但无论如何,却都是佛教之正传承,传承着佛陀之正精神。在度化新时空的众生时,一定是各有优劣。为此,要交流,要融合,也就是要交融。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共同传承,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佛教的进一步国际化,乃至全球化

  由于地域、山水、种族、历史等各异的原因,东西方文明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东方的含蓄、内敛、柔和、恬静、稳健;而西方的则开放、张扬、刚硬、激情、冒险。人类文明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因缘产物,因缘不同,文明不同,各有优势,各有不足。因此,全球化背景下,文明的淘汰、互鉴、整合、重生就很重要,这事关人类的战与和,死与生,灭与存。毕竟,文明导向社会道路,文明铸就人类心灵。为此,人类代表性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要交流,要合作,要互相理解,要互相尊重。而对话,是实现这些的最好通径。

  我们为了:“重返佛教轴心时代,再现佛陀荣耀时光”。

  我是一个佛教徒,致力世界的和平,地球的存续,是我的事业与义务;而佛教的正法久住,繁荣昌盛,则是我的责任与家务。想当年,佛教轴心时代,风吹草偃,佛教之风,吹遍城市与乡村,佛教之光,照破每个黑暗的角落。那是佛陀多么荣光的时代呀!法螺声闻于环宇,法雨普沾于天下。作为佛教界一员,我多么盼望那个轴心时代重返,那种荣耀时光再现,僧团尊严,信众欢欣。

  我们依归:“苦难的拯救,烦恼的解脱”。

  也就是,我们的办教理念,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办教而办教,而是为了拯救众生的苦难,解脱众生的烦恼。

  在这娑婆世界,无量众生处于生老病死的苦难之中,烦恼的无量无尽,作为宗教,就是要给众生解脱的道路与希望。中华禅,正是此道路,正是此希望!

  在福州,有个贤者,他叫严复。他曾经说:“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我很敬佩他,亦以之为人生典范之一。

  四弘四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谨以此为本文之结句。



 

【本性禅思录】356:凡吾弟子,宜各精进

$
0
0

文 本性禅师

       人生五十载,为僧三十年。

       建寺安僧,经年累月;开元建设,稍有初成。

       不变初心,方得始终。

       那么,在新的时空之下,如何继续前进,如何转型提升,这是摆在我们四众弟子面前的现实课题。

       2016年,拙衲发起推动设立“21世纪海丝佛教论坛”,感恩好时代,诸缘俱圆成,首届论坛在福州奥运体育中心成功举办,十余国高僧大德莅会共襄盛举,八千多位四众弟子与会。2014年,拙衲创刊《21世纪禅文明》。此刊物与论坛,创之目的,即为开元的转型与提升。

       通过此刊物与论坛,我们想做一件事:阐述办教思路,介绍修行方法,推行管理制度,总结经验教训,综合整理出符合开元的办教新理念、修证新法门、管理新规约,推进开元理念体系、修证体系、管理体系的孕育、分娩、成长、成熟。

       为此,我们当前及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或者说紧迫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三大体系的建设,其为中心任务、核心任务,努力为之,时不我待。

       为完成这项基础性的要务,即刻开始,我们必须加强开元的培训与共修这两项活动。通过培训,让大家能“学”能“解”;通过共修,让大家能“修”能“行”,从而学修并重,解行合一;以学促修,以行促解;学修融通,解行融合;整体转型,一体提升。

  由上可知,如果说,开元是一只金翅之鹏,那么,办教理念系统、修证法门系统、管理规约系统,就是鹏身,而培训与共修,则是金翅之鹏的两翼。有身无翼不可,有翼无身不可,身有缺陷不可,翼不平衡不可。他们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佛教有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也。开元的办教理念,其中一条也说:我们办教的依归是苦难的拯救与烦恼的解脱。

  为此,开元的弟子们呀,每日六时之中,切希时刻勿忘圆公遗教:

  “凡我佛子,宜各精进。力行十善,勤修六度。行菩萨道,报众生恩。各宗各派,同宣斯义。出家在家,各尽其分。互助无诤,团结第一。”



 

【本性禅思录】358:千年故事 故事千年

$
0
0

文 本性禅师

  千载古佛,千年故事!

  千年铁佛,百年轮回,重新贴金,开光圆满。袈裟严身,诸佛严心。一百零八位僧侣,法驾乘风,应邀莅临,殊胜主法。

  感恩三宝,有幸为该古佛守门,日仰夜瞻。此际,2016116日,凌晨。比丘本性,沐浴身心,五体投地,叩拜佛前,涕泪许下   素愿如斯:

  一愿:叩祈诸佛加持一位父亲上品上生

  二愿:叩祈诸佛加持一位母亲上品上生

  三愿:读好一本经

  四愿:讲好一堂课

  五愿:做好一个人

  六愿:当好一个僧

  七愿:写成一本未来的书

  八愿:塑成一尊未来的佛

  古佛千载,故事千年!


 

30) Follow the Situation without Changing  ...

$
0
0

by Chan Master Benxing

A piece of wooden stick, when it is thrown into the river, it would reach to the ocean if it could absolutely float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But, this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the wooden stick、 water、 wave、 wind, etc., probably affect and drag with each other. As long as we think like this: while this wooden stick is floating in the river, it neither runs aground in the left bank nor in the right bank, neither sinks into the bottom of the sea nor be taken away by people, if it is so then it will be able to arrive in the sea. As for its repeated floating and sinking swinging left and right in the river, it is comprehendible. To be an individual in the society is the same, for the world is the cause and the condition, and it is also a web in which man is just a dot; this is why man cannot act whatever he likes or dislikes voluntarily. For man, while doing something, he must be agile or principled; but neither be in a state of having agility without principle, nor only have principle without agility.

One old master saw a woman who wanted to cross a river one day. But the water was deep and flew fast; he feared that she might have an accident. So he helped her by carrying her on his back and crossed the river. However, his little disciple saw that, he then was not very happy and thought: Master always admonished us keeping away from woman, but he carried a woman by himself today. He wanted to rebuke the master in the public, but thought he is the master, so it’s not convenient to do that. He had retained that incident in his mind for a long time. One day, he could not bear, so he went to see the master and spoke out the matter.

Having heard what he had said, the master patted his shoulder with loving: “My son, how hard you are! I carried that woman on my back just for a short while and let her down. But for you, you have carried her till now, and you have not yet put her down.” This old master, didn’t change his mind by following the situation, so he is very easy. But the little disciple didn’t change without following the situation, so he is very tired.

Follow the situation without changing the mind, not change the mind by following the situation, is the wisdom in the middle path for practicing the moral teaching.



 

31) Insist on the Truth

$
0
0

by Chan Master Benxing

Buddhism opposes clinging, but it appreciates to insist on and pursue the truth.

Learning Buddhism is similar as well. Once you selected the practical method, you should incessantly carry on the practice hard. You should not have an idea in the morning and a different idea in the evening. If you learn this method today but that one tomorrow, you will only know a little about each method, but not absolutely understand one single method. Just as someone who is going to Beijing, he first decided to go there by air; but in a short while he changed his idea and started his trip by ship. He completed half distance respectively by each of these two transportations, so he would never arrive in Beijing.

Doing other work is also similar. One should not do as what said by others without own idea.

Herzen accompanied his girlfriend wen to a concert. He had a nap when the concert had not being completed for half, the girlfriend rebuked him, but he said: “This weird and low-class stuff, what’s the interest to listen to it?” Hearing what he had said, the girlfriend scolded him angrily: “What can you understand? You yourself don’t have any music cell, but blamed the music.” She again said: “This is popular music. Now it is very prevailing. What do you know?” Herzen also lost temper, he shouted: “Is it good because it is popular? Is the flu also good?”

At one time, Yang Zi’s neighbor lost one sheep, that man thus sent many men to seek it; bu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were so many turnoffs, those men usually sought for half road then returned, for they didn’t have confidence. At the end, so many people, though they went to look for the sheep, but couldn’t find out the lost one.

When Yang Zi got to know this event, he became depressed every day, thus the student asked him the reason.

Yang Zi said: “I am in such a condition which is not for the sheep matter, I thought of our studying. If we learners don’t concentrate our minds, but always learn this and that, it is just like searching sheep on turnoffs without a result.”

Once, Fa Chang from Mountain Big Plum went to call on Master Ma Zu.

Fa Chang asked: “What is the Buddha?”

Ma Zu: “Mind is the Buddha.”

Fa Chang had a little understanding, so he shifted to live in Mountain Big Plum in Zhe Jiang.

At this time, Ma Zu sent one to visit him to say: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Ma Zu?”

He said: “Mind is the Buddha.”

The visitor said: “Now Ma Zu changed to say that the mind is not Buddha.”

Fa Chang said: “Don’t care about the mind is not the Buddha, I only believe the mind is the Buddha.”

Ma Zu thus said: “Plum is ripe.”

There is a famous music conductor named Ozawa Seiji in Japan. Once, he went to Europe to take part in a match of music conduct. When he was directing the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music book provided by the Review Committee, he found one unharmonious sound in the music book. At first he thought he performed wrong, he let the music band performed again, but the same occurred. Therefore, he concluded there must be some problems in the music book. However, all tens of present musical authorities thought there was no problem in the music book. At this time, Ozawa Seiji would rather to offend tens of musical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his own view. He said loudly: “No, it must be som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music book.” Having heard his shouting, the Review Committees applauded warmly.

Originally, there was a trap set by the Review Committee, for they wanted to know whether Ozawa Seiji could insist on his own correct judgment; because a musician only behaves like that he then can be called a top-grade musician.

On the same way, a good Buddhist follower should have confidence on his belief.



 

【本性禅思录】359:一千零一场焰口

$
0
0

文/本性禅师

 佛教讲因缘,缘生缘灭,缘聚缘散。缘的生聚,则人事生成,缘的灭散,则人事灭空。

1998年,缘生缘聚,本人应邀入住开元,接任监院之职,担下复兴开元的重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如是说。是呀,岁月如江河。一晃,即将2018年,我之常住开元,也已近20年。

20年,开元从原来的没有山门,到今天有了两个山门:即内山门与外山门;从没有一个合法登记的机构,到今天有了六个,即开元寺、研究所、研究会、基金会、泰国中心、美国中心。

随我入住开元的几位法师,当年是青丝,而今,则白发。这让我感慨:人生之短,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成就事业与积累功德!

回想这20年的开元人生,能让我自己感动的,也就是能感动我自己的事,只有两件:一是发起组织慈航菩萨圣像分身从台湾回归福建祖庭,传续圣僧法脉与精神,让凡夫在暗夜可以看到圣者的星火明灯;另者就是施放一千零一场焰口。当时,寺院的自媒体是这样说的:“为忏悔诸业障,消灾保平安,灭除诸冤债,超度诸先亡,本寺誓愿一千零一场瑜伽焰口连续施放,一千零一场焰口法会连续举办”。该一千零一场焰口,自农历二〇〇六年六月十九观音诞开始施放,连续三年,每天傍晚举行,于200949日圆满。

为何要施放一千零一场焰口?这源于三位前辈的德行感召。

在我入住开元前,开元已有僧团,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六和方面做的不够,而且,在信众方面,也是各为其师,结果是,堂堂的大唐皇家古寺、闽王护国名刹,四分五裂,破败不堪。

开元,始建于南北朝,曾经,为东南甲刹,雄冠八闽。而至明末,尤其清初,或寺或僧,一派凋零,令人痛惜。因果因果,有果必有因。我想,从古及今,开元及周边,定有业障未除、冤魂未度。因此,遂发愿发起焰口法会,以期清净寺院与周边社区,救度度脱三恶道之一切困苦愚痴众生。

1940年,圣僧宝松和尚闭关圆满。当时,抗日战争正艰苦进行中。目睹中华民族之抗日将士,不断捐躯,国土沦陷,人民涂炭,宝松和尚遂发愿启建千场焰口,超度罹难抗日将士忠魂,并期消弭国难。1962年,为抗议美苏大搞核竞赛,消弭核战争,挽救世界之毁灭,拯救人类之大劫,宝松和尚又组织七天和平祈福法会,于最后圆满日,率徒广稀一同舍身自焚,惊天动地,以警世人,并遗嘱弟子,要戒杀,要放生。

我以为,宝松和尚的施放千场焰口与舍身自焚,呼吁和平,其事虽二,但思想与精神却是一,两者是出于同一信念与愿力,是一脉相承、一脉相通的。

1944年,圣僧慈航菩萨驻锡新加坡之灵峰菩提学院,闭关阅藏3年。期间,每日讲课,并施放焰口,据传,凡千场。

现代禅门泰斗本焕长老,据净慧大和尚说,改革开放后,本焕长老曾施放焰口千场,每天一场。当时,有人问长老,“你不辛苦吗?”长老说“辛苦呀,有时我磕头拜下去,头晕了都起不来,但我这几十年来,有这么多的孽缘,不顺的因缘,这是由于我结的善缘太少,结的善缘不够,为此,我要广结善缘,这些孤魂野鬼跟我结了缘以后,他们就得道超生了,将来都是我的助缘,都是我的顺缘。”

以上三位前辈,与我的缘分颇深。宝松和尚,曾为开元方丈,中兴开元,为开元铁佛贴金,创佛教医院。吾今,有幸住持开元,再次为铁佛贴金,并传承其遗风,以佛医治病救人,续办佛教门诊。慈航菩萨,与吾恩师明旸禅师为法兄弟,吾有幸为其剃度出家寺院泰宁庆云寺之住持,十年来,一直致力该寺的复兴。本焕长老,为吾授戒恩师,吾曾于圣僧慧能祖师祖庭广东韶关南华寺受三坛大戒,得戒于长老。三位前辈,施放千场焰口的悲心愿力,让我感动!为此,有了开元连续施放焰口一千零一场的救度之举。

由于想到三位前辈都是施放焰口千场,因此,吾也决定组织施放千场,但因担心其中某场施放,或心有走神,影响功德力,影响感应力,便加了一场,成为一千零一场。

一千零一场瑜伽焰口连续施放,一千零一场焰口法会连续举办。期间及之后,开元及周边甚是平安、祥和,且多有感应灵异。寺中,久前被雷击而枯的荔枝树,忽然老干拙新枝,萌发了新芽,今已成长为茁壮的大树。枯木前头,长出了灵芝。开元所在,今叫芝山,曾名灵芝山,因会长灵芝也,此前,已上百年不长了。灵源阁旁,平地之上,竟然开始老出现一小片潮湿之地,寺众好奇之下,一挖下去,不料是口古井,为宋之苏公井也。尤其是,吾竟多次梦及有小金人从铁佛殿后的小井出入。当时,不知是何寓示,只好让石匠凿个井圈套在其上,旁刻数字曰:住山本性,夜梦金人,井中出入。说到小金人井中出入,让吾想到闽王王审知,他夜梦天宇裂开,有大佛端坐其中,金光灿灿,此即福州开元寺特大型贴金铁佛铸造的缘起及形象来源。王审知梦的是大金佛,而吾梦的只是小金人,可见,古今二人,格局与境界,非一也。惭愧,惭愧!

地藏菩萨有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吾等亦应如斯也,恶道众生未度,焰口法会不止。

行文及此,窗外,开元第十三届水陆空法会的七大士焰口施放正在进行中,十二召请的悲切唱诵之声不断传来。

愿诸三恶道,离苦悉得乐!



 

【本性禅思录】360:圆瑛大师的两次历史性抉择

$
0
0

/本性禅师

为传承与弘扬圆瑛大师的精神核心和佛法心髓,纪念大师诞辰140周年,虽知自己德薄学浅,但于去年,还是不知天高地厚地发起组织大师全集的编纂工作。经多方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中佛协学诚会长,福建省委统战部雷春美部长的关心指导,并赐总序加持,《圆瑛大师全集》终于近日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圆瑛大师是从闽东这块土地走出来的第二位有着划时代影响的高僧。其前,有灵祐禅师,创立中华禅之沩仰宗。

有幸嗣法圆瑛大师入室弟子明暘禅师,成为大师的徒孙,总觉父母及祖上,烧了多少世纪的高香,叩拜了多少世纪的响头,才让吾结下如此的佛门胜缘。

而今,手抚沉甸甸的七册《圆瑛大师全集》,我忍不住想写几行文字,说说我对大师的一点初浅认识,即大师的远见卓识,两次历史性的抉择。

历史是一片迷雾中的汪洋,而个体的人,只是其中身无长物的一叶扁舟。身处其中,如何识别安全港湾的方向?我想,无他高招,只有参照太阳、月亮、星星,以此作为前进的坐标,走出生命的路,希望的路,未来的路,也是光明与真理的路!

在迷雾的汪洋中,有几人看得见太阳、月亮、星星?即使看见,又有几人懂得以之为坐标,走出正确的道路?这不仅需要勇气、自信,更需要非凡的远见卓识,关键时刻的抉择功夫。

而圆瑛大师,就具足了这种非凡的远见卓识与抉择功夫。这不仅源于他对中国历史趋势的准确把脉,更源于他在佛教修持上的深邃见地,透视着历史未来的进程。尤其,源于他对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深切热爱;对抗日必胜,侵中必败的坚强信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崇敬。因为深切热爱,所以信心坚强。因为认识深刻,所以崇敬深切!历经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从国民党到共产党,大师以慈心感受,以慧眼洞察,得出自己的历史高见与时代判断:中华儿女,英勇顽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正义必胜,邪恶必败;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历史与现实的困境,走向时代与明天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会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是,大师义无反顾地作出了自己的两次历史性关键抉择。

第一次抉择,大师断然拒绝担任日本侵略者扶持的“中日佛教会”会长,而且,号召宣传并身体力行抗日。也因此,与入室弟子明暘禅师一同被日军逮捕坐牢,受尽酷刑,幸各方各界营救,方才脱险。期间,他给北平佛学院师生赠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并赋诗说:“出世犹垂忧国泪,居山恒作感时诗”。

第二次抉择,解放前夕,大师东南亚弟子纷纷来函,催离上海赴南洋“避难”“弘法”,并寄来了机票,要大师“不要舍不得上海圆明讲堂”,说“到了南洋,建两个圆明讲堂都有”。但大师坚留国内,声称“我是中国人,生在中国,就在中国,决不他往”大师决心要留在上海,迎接上海的解放与新中国的诞生。

在两次决定性的历史关头,大师把国家命运与佛教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今天,我们高举的“爱国爱教”旗帜,从此被高树起来。尤其是,大师预知即将往生,留下遗嘱,谆谆教诲徒众:

余一期将尽,力疾还山,身托祖庭,心栖净土,于兹当长别,愿留数言:

 一、社会道德,普遍提高。时节因缘,不可思议。凡我佛子,各宜精进。力行十善,勤修六度。行菩萨道,报众生恩。各宗各派,同宣斯义。出家在家,各尽其分。互助无诤,团结第一。

二、余以衰年,幸逢盛世,去岁晋京,参加和会,得见开国之伟大气象,及各邦人士对吾国之衷心爱敬,使余于祖国建设与保卫和平事业增加无限信心,深感毛主席领导英明,旷古未有。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

三、四大幻住,迁化随缘,身后安排,宜从简约。发讣开吊,世俗所为,悉当免除,毋增罪咎。

圆瑛大师在中国近现代两个历史关键点上,皆作出了毫无瑕疵的断然抉择,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时代发展,顺应真理规律,更顺应民族大愿与人民心愿,为中华复兴与佛教复兴,走出关键的一步。回首历史,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终于携手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注目今天,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时运,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蓬勃上升,民族迈向复兴,人民迈向繁荣,可谓国运正盛,教运正昌。这既是大师所愿,亦是大师所预见。

历史在见证,历史正见证,圆瑛大师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两次英明抉择,是圣者的洞察,是觉者的先知,是大师心法的呈现与彰显。大师是世界的大师;是中华民族与华夏儿女的大师;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大师。作为愚痴徒孙,我为之五体投地。更愿“以佛心为己心,师志为己志”,以大师为此生典范,榜样一生。


 

【本性禅思录】361:为天下众生而呼吸

$
0
0

文 / 本性禅师

百城烟水,华严本山。

近日,有幸应邀回归剃度出家祖庭朝拜,看望同门同参,参与华严论坛。

期间,朝礼仲雍与言子二墓。

仲雍,又称虞仲,父为周太王,兄弟排行老二,父王欲传位老三季历,虞仲便与老大太伯一同主动避让,从陕西渭水迁居江苏常熟,易服村夫,断发纹身,隐居乡野,与民同耕。

仲雍之墓位于虞山之麓,石碑坊上有横额,曰:“至德齐光”“南国友恭”与“让国同心”。尚有竖联曰: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

其之数丈之邻,便是言子墓。言子,名偃,字子游,儒圣孔子门下十哲之一。墓有“文开吴会”“南方夫子”“道启东南”等石刻与石牌坊横额。说“南方夫子”是因为,孔子门下十哲中,言子是唯一南方人。

二墓朝礼之后,闲呼闲吸秋山清气之间,吾登临虞山之顶,于剑门盘石上闲坐,背枕剑阁,面向尚湖。据传,当年钱籍这位剑阁创建人,因于阁内题联“无边风月供嘲弄,有主江山属剪裁”,而被免职,连阁被拆。当然,那是明朝,历史之事了。可是,钱籍为何莫名其妙地来此一联呢?我想,只因他建造了剑阁,得意忘形,从而开启祸端。

而剑门,相传是吴王夫差试剑之处,因块石分裂两半,形成石缝,宛如剑劈。夫差无故或冒然试剑坚石,虽透气魄,但也是暴露了他的莽撞与刚愎,这为他的最终亡国埋下伏笔。

从夫差与钱籍,反观仲雍与言子,不为高官厚禄、名闻利养,只为修身养性与传道解惑。真是智不同,志也不同,为此:道不同,归宿也不同呀!

我1985年,剃度虞山兴福。闲坐剑门盘石之上,我在想,我是否不忘初心?不违本愿?

这初心与本愿,如《华严经》所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如《楞严经》所说:“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如《敦煌变文:妙法莲华经变文》所说:“念念欲求无上道,心心只愿度众生”。

从剑门下得山后,于兴福禅寺法堂,我遐思着:每个的白天夜晚,每次的日落月升,除了思想的闪电,就只有呼吸最为珍贵与珍稀了。我的呼吸,当然珍稀与珍贵,但我想,我的呼吸,不为佛陀之禅,不为天上之王,不为星星,也不为日落月升与白天夜晚。

我只希望,无论如何呼吸,我的呼吸,都不能只是如登个虞山,为自己呼吸,呼吸自己,而是应该为天下众生,应该为天下的众生而呼吸,呼吸天下众生。

而我的梦想,则是:我能做个,我要做个为天下众生而呼吸之人,我能做个,我要做个为天下众生而呼吸之僧。祈愿,华严之殊胜,本山之威德,加持于我。


 

圆瑛大师的两次历史性抉择

$
0
0

圆瑛大师的两次历史性抉择

文、本性法师

为传承与弘扬圆瑛大师的精神核心和佛法心髓,纪念大师诞辰140周年,虽知自己德薄学浅,但于去年,还是不知天高地厚地发起组织大师全集的编纂工作。经多方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中佛协学诚会长,福建省委统战部雷春美部长的关心指导,并赐总序加持,《圆瑛大师全集》终于近日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圆瑛大师是从闽东这块土地走出来的第二位有着划时代影响的高僧。其前,有灵祐禅师,创立中华禅之沩仰宗。

有幸嗣法圆瑛大师入室弟子明暘禅师,成为大师的徒孙,总觉父母及祖上,烧了多少世纪的高香,叩拜了多少世纪的响头,才让吾结下如此的佛门胜缘。

而今,手抚沉甸甸的七册《圆瑛大师全集》,我忍不住想写几行文字,说说我对大师的一点初浅认识,即大师的远见卓识,两次历史性的抉择。

历史是一片迷雾中的汪洋,而个体的人,只是其中身无长物的一叶扁舟。身处其中,如何识别安全港湾的方向?我想,无他高招,只有参照太阳、月亮、星星,以此作为前进的坐标,走出生命的路,希望的路,未来的路,也是光明与真理的路!

在迷雾的汪洋中,有几人看得见太阳、月亮、星星?即使看见,又有几人懂得以之为坐标,走出正确的道路?这不仅需要勇气、自信,更需要非凡的远见卓识,关键时刻的抉择功夫。

而圆瑛大师,就具足了这种非凡的远见卓识与抉择功夫。这不仅源于他对中国历史趋势的准确把脉,更源于他在佛教修持上的深邃见地,透视着历史未来的进程。尤其,源于他对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深切热爱;对抗日必胜,侵中必败的坚强信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崇敬。因为深切热爱,所以信心坚强。因为认识深刻,所以崇敬深切!历经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从国民党到共产党,大师以慈心感受,以慧眼洞察,得出自己的历史高见与时代判断:中华儿女,英勇顽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正义必胜,邪恶必败;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历史与现实的困境,走向时代与明天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会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是,大师义无反顾地作出了自己的两次历史性关键抉择。

第一次抉择,大师断然拒绝担任日本侵略者扶持的“中日佛教会”会长,而且,号召宣传并身体力行抗日。也因此,与入室弟子明暘禅师一同被日军逮捕坐牢,受尽酷刑,幸各方各界营救,方才脱险。期间,他给北平佛学院师生赠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并赋诗说:“出世犹垂忧国泪,居山恒作感时诗”。

第二次抉择,解放前夕,大师东南亚弟子纷纷来函,催离上海赴南洋“避难”“弘法”,并寄来了机票,要大师“不要舍不得上海圆明讲堂”,说“到了南洋,建两个圆明讲堂都有”。但大师坚留国内,声称“我是中国人,生在中国,就在中国,决不他往”大师决心要留在上海,迎接上海的解放与新中国的诞生。

在两次决定性的历史关头,大师把国家命运与佛教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今天,我们高举的“爱国爱教”旗帜,从此被高树起来。尤其是,大师预知即将往生,留下遗嘱,谆谆教诲徒众:

余一期将尽,力疾还山,身托祖庭,心栖净土,于兹当长别,愿留数言:

 一、社会道德,普遍提高。时节因缘,不可思议。凡我佛子,各宜精进。力行十善,勤修六度。行菩萨道,报众生恩。各宗各派,同宣斯义。出家在家,各尽其分。互助无诤,团结第一。

二、余以衰年,幸逢盛世,去岁晋京,参加和会,得见开国之伟大气象,及各邦人士对吾国之衷心爱敬,使余于祖国建设与保卫和平事业增加无限信心,深感毛主席领导英明,旷古未有。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

三、四大幻住,迁化随缘,身后安排,宜从简约。发讣开吊,世俗所为,悉当免除,毋增罪咎。

圆瑛大师在中国近现代两个历史关键点上,皆作出了毫无瑕疵的断然抉择,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时代发展,顺应真理规律,更顺应民族大愿与人民心愿,为中华复兴与佛教复兴,走出关键的一步。回首历史,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终于携手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注目今天,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时运,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蓬勃上升,民族迈向复兴,人民迈向繁荣,可谓国运正盛,教运正昌。这既是大师所愿,亦是大师所预见。

历史在见证,历史正见证,圆瑛大师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两次英明抉择,是圣者的洞察,是觉者的先知,是大师心法的呈现与彰显。可见,大师是中国佛教的大师,是世界佛教的大师;是中华民族与华夏儿女的大师;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大师。作为愚痴徒孙,我为之五体投地。更愿“以佛心为己心,师志为己志”,以大师为此生典范,榜样一生。


 

本性禅思录362:圆瑛大师的两次历史性抉择

$
0
0

圆瑛大师的两次历史性抉择

文、本性法师

为传承与弘扬圆瑛大师的精神核心和佛法心髓,纪念大师诞辰140周年,虽知自己德薄学浅,但于去年,还是不知天高地厚地发起组织大师全集的编纂工作。经多方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中佛协学诚会长,福建省委统战部雷春美部长的关心指导,并赐总序加持,《圆瑛大师全集》终于近日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圆瑛大师是从闽东这块土地走出来的第二位有着划时代影响的高僧。其前,有灵祐禅师,创立中华禅之沩仰宗。

有幸嗣法圆瑛大师入室弟子明暘禅师,成为大师的徒孙,总觉父母及祖上,烧了多少世纪的高香,叩拜了多少世纪的响头,才让吾结下如此的佛门胜缘。

而今,手抚沉甸甸的七册《圆瑛大师全集》,我忍不住想写几行文字,说说我对大师的一点初浅认识,即大师的远见卓识,两次历史性的抉择。

历史是一片迷雾中的汪洋,而个体的人,只是其中身无长物的一叶扁舟。身处其中,如何识别安全港湾的方向?我想,无他高招,只有参照太阳、月亮、星星,以此作为前进的坐标,走出生命的路,希望的路,未来的路,也是光明与真理的路!

在迷雾的汪洋中,有几人看得见太阳、月亮、星星?即使看见,又有几人懂得以之为坐标,走出正确的道路?这不仅需要勇气、自信,更需要非凡的远见卓识,关键时刻的抉择功夫。

而圆瑛大师,就具足了这种非凡的远见卓识与抉择功夫。这不仅源于他对中国历史趋势的准确把脉,更源于他在佛教修持上的深邃见地,透视着历史未来的进程。尤其,源于他对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深切热爱;对抗日必胜,侵中必败的坚强信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崇敬。因为深切热爱,所以信心坚强。因为认识深刻,所以崇敬深切!历经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从国民党到共产党,大师以慈心感受,以慧眼洞察,得出自己的历史高见与时代判断:中华儿女,英勇顽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正义必胜,邪恶必败;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历史与现实的困境,走向时代与明天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会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是,大师义无反顾地作出了自己的两次历史性关键抉择。

第一次抉择,大师断然拒绝担任日本侵略者扶持的“中日佛教会”会长,而且,号召宣传并身体力行抗日。也因此,与入室弟子明暘禅师一同被日军逮捕坐牢,受尽酷刑,幸各方各界营救,方才脱险。期间,他给北平佛学院师生赠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并赋诗说:“出世犹垂忧国泪,居山恒作感时诗”。

第二次抉择,解放前夕,大师东南亚弟子纷纷来函,催离上海赴南洋“避难”“弘法”,并寄来了机票,要大师“不要舍不得上海圆明讲堂”,说“到了南洋,建两个圆明讲堂都有”。但大师坚留国内,声称“我是中国人,生在中国,就在中国,决不他往”大师决心要留在上海,迎接上海的解放与新中国的诞生。

在两次决定性的历史关头,大师把国家命运与佛教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今天,我们高举的“爱国爱教”旗帜,从此被高树起来。尤其是,大师预知即将往生,留下遗嘱,谆谆教诲徒众:

余一期将尽,力疾还山,身托祖庭,心栖净土,于兹当长别,愿留数言:

 一、社会道德,普遍提高。时节因缘,不可思议。凡我佛子,各宜精进。力行十善,勤修六度。行菩萨道,报众生恩。各宗各派,同宣斯义。出家在家,各尽其分。互助无诤,团结第一。

二、余以衰年,幸逢盛世,去岁晋京,参加和会,得见开国之伟大气象,及各邦人士对吾国之衷心爱敬,使余于祖国建设与保卫和平事业增加无限信心,深感毛主席领导英明,旷古未有。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

三、四大幻住,迁化随缘,身后安排,宜从简约。发讣开吊,世俗所为,悉当免除,毋增罪咎。

圆瑛大师在中国近现代两个历史关键点上,皆作出了毫无瑕疵的断然抉择,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时代发展,顺应真理规律,更顺应民族大愿与人民心愿,为中华复兴与佛教复兴,走出关键的一步。回首历史,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终于携手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注目今天,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时运,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蓬勃上升,民族迈向复兴,人民迈向繁荣,可谓国运正盛,教运正昌。这既是大师所愿,亦是大师所预见。

历史在见证,历史正见证,圆瑛大师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两次英明抉择,是圣者的洞察,是觉者的先知,是大师心法的呈现与彰显。可见,大师是中国佛教的大师,是世界佛教的大师;是中华民族与华夏儿女的大师;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大师。作为愚痴徒孙,我为之五体投地。更愿“以佛心为己心,师志为己志”,以大师为此生典范,榜样一生。


 

【本性禅思录】363:灯灯续焰 薪火相传

$
0
0

/本性禅师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自从释迦牟尼佛于灵山会上将佛教心法传付摩诃迦叶尊者,佛教禅法一脉,至今,已经传承2561年。

  关于一佛一祖的拈花与微笑,宋代普济禅师在《五灯会元·七佛·迦叶》卷一记载:佛陀传法尊者时,有个嘱咐:“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尊者奉佛陀教敕,顶礼佛足而退。

  佛陀的传法偈是:“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迦叶尊者的传法偈是:“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到了东土中华初祖达摩禅师,他认为,中华众生,有禅法之大根器,必将大弘禅法于未来。达摩祖师以传法偈预言:“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及至六祖慧能禅师,其门下果然将中华禅宗构建而成,一花开五叶,而成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五宗。惠能禅师的传法偈为:“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比丘本性,三生有幸,缘结佛教,根扎禅门。“慈云灵慧,慧传圆瑛宏悟,悟传明旸戒先,先传本性定本。”此为临济正宗法脉,余惭愧为第四十二世法嗣也。又“悟源地本,本传圆瑛耀性,性传明旸古通,通传本性復本”。此为曹洞正宗法脉,吾惭愧为第四十八代法嗣也。

  去年,福州开元寺千年铁佛重新贴金圆满,进行开光。借此胜缘,比丘本性主持平生首次传法盛会,多国诸山长老见证,数位法门龙象接法。

  开元堂上,从此,灯灯续焰,薪火相传。

  于此,作为传法之师,吾有数言,要嘱咐汝等受法者:

  传法要旨,不外以心传心,心心相传,以心印心,心心相印。

  禅法要旨,不外戒、定、慧、归。

  开元堂上,戒遵律宗,定据禅宗,慧依华严宗,归趣净土宗。

  戒定慧的深入与极致,即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后,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不过,婆娑世界的多数众生都发心往生佛国,乘愿再来。为此,我们明心见性后的之去之来,当然是往生极乐净土,再来婆娑世界,继续弘法度生。因此,在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我们要归趣净土宗。

  戒、定、慧、归与信解行证是异途同归,万川归海。信即归、解即慧、行即戒、证即定,也就是,开元堂上:信归净土宗、解慧华严宗、行戒律宗,证定禅宗。或者说,归信净土宗、慧解华严宗、戒行律宗,定证禅宗

  圆瑛大师曾经遗嘱吾等,明旸禅师、赵朴初居士以及比丘本性皆以笔墨抄写,结缘世人,以示传承及弘扬。汝等法门龙象,应遵圆瑛大师教示,并如教示所言:凡我佛子,宜各精进。力行十善,勤修六度。行菩萨道,报众生恩。各宗各派,同宣斯义。出家在家,各尽其分。互助无诤,团结第一。”

  因此,开元堂上,本山或总山与传承寺院或四众弟子,其和合共生的互动伦理须是遵守如下“四法”,即:

  1、法脉相承;2法门指导;3、法务互助;4、法益共沾。



 

修证念佛禅之世间与出世间功德

$
0
0

文、本性禅师


(一)     修证念佛禅之毗卢遮那佛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清六根,净六境;现诸神通,通诸贤圣。

②出世间功德:见本性,证法身;明心见性,即身成佛。

③特色:具大永恒。

 

(二)     修证念佛禅之释迦牟尼佛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修福报,积功德;家和业兴,惠泽子孙。

②出世间功德:作罗汉,成菩萨;超凡入圣,成佛作祖。

③特色:具大戒定。

 

(三)     修证念佛禅之弥勒佛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赢净财,得清誉;门庭若市,禄位双增。

出世间功德:生兜率,会龙华;追随弥勒,当来下生。

特色:具大善缘。

 

(四)     修证念佛禅之药师佛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消灾厄,去疾病美丽青春,延年益寿。

 出世间功德:转恶业,除邪魔往生佛国,东方净土。

③特色:具大健康。

 

(五)     修证念佛禅之阿弥陀佛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心不动,念不乱一句弥陀,放下自在。

出世间功德:观音帮,大势助带业往生,西方净土。

特色:具大光明。

 

(六)     修证念佛禅之观音菩萨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保吉祥,佑平安子孙满堂,婚姻美满。

出世间功德:童男帮,童女助;大势加持,弥陀接引

③特色:具大慈悲。

 

(七)     修证念佛禅之地藏菩萨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超度灵,消业障;光宗耀祖,上慈下孝。

出世间功德:超秽土,度六道;不堕地狱,得生善道。               

③特色:具大愿力。

 

(八)     修证念佛禅之文殊菩萨禅修法门功德

世间功德:助升学,启灵感;破愚痴,得威猛。

出世间功德:助释迦,广说法;锐断烦恼,普得解脱。

③特色:具大智慧。

 

(九)     修证念佛禅之普贤菩萨禅修法门功德

①世间功德:得称赞,受供养;解行并重,理想高远。

②出世间功德:助释迦,广实践;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③特色:具大行动。



 

【转载】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一行参访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

$
0
0

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一行参访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

2017-11-22 15:47:29|
大公佛教

 

  2017年11月20日,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普明禅寺住持慧量法师,研究会副秘书长张臣、施立立等一行六人于福州拜访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州开元寺方丈、明旸法师法子本性大和尚。

  本性禅师表示感恩赵朴老对他的勉励与支持,给大家展示了朴老当年写与他的信,并赠送了一套近期再版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临别时,双方互赠礼物并合影纪念。

  晚上,研究会一行前往三坊七巷明旸法师纪念馆, 福州市明旸禅师纪念馆理事长、副馆长王明诚热情接待研究会一行,除圆瑛大师与慈航菩萨等四大弟子外,纪念馆里面还存有几张朴老的书法作品,以及朴老的油画像,明旸法师与朴老同为圆瑛大师的弟子;共同为中国的佛教弘扬开来奉献了一生。本性大和尚为他的传法恩师明旸长老申请成为福州宗教名人进而成立了明旸法师纪念馆。明旸法师生前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会长、宁波天童寺方丈、上海龙华寺方丈、上海圆明讲堂住持、北京广济寺方丈等职;是中国当代高僧之一、亦是近现代著名的爱国僧人。

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办公室主任、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枫涛,福州开元文化研究所张副所长等陪同参观。

 

  

\

 

  对话本性禅师向研究会赠送圆瑛大师《楞严讲义》

  \

  研究会向本性禅师赠送礼物

  \

  研究会访问团与本性禅师合影

  \

  与福州开元文化研究所张副所长交流

  \

  参观开元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馆

  \

  签名

  \

  与明旸禅师纪念馆副馆长王明诚交谈

  \

  1998年朴老写给本性禅师的信

  \

  朴老油画像

责任编辑:zhaoying

 

【转载】宁波天童寺与阿育王寺方丈一行参访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

$
0
0

宁波天童寺与阿育王寺方丈一行参访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

2017年11月23日 18:41:00 佛教在线

诚信法师、界源法师、本性法师于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前合影

介绍《圆瑛大师全集》编辑出版情况

向诚信法师赠送由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汇编的《圆瑛大师全集》

向界源法师赠送由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汇编的《圆瑛大师全集》

宾主于圆明讲坛前合影留念

佛教在线浙江讯 2017年11月22日,浙江省佛协副会长、宁波佛协会长、宁波天童寺方丈诚信法师,宁波阿育王寺方丈界源法师一行到访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福建省佛协常务副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福州明旸禅师纪念馆馆长本性法师率福州开元寺执事、明旸禅师纪念馆、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员工于纪念馆门前热情迎接。

本性法师向诚信法师、界源法师一行介绍了明旸禅师纪念馆创立的缘起,并陪同参观了圆瑛大师及其四大弟子明旸禅师、白圣长老、慈航菩萨、赵朴初居士爱国爱教事迹的图文陈列。诚信法师、界源法师于圆瑛大师及四大弟子法相致礼并留影,并向随行人员介绍与几位大师之间的法缘法谊。

诚信法师在纪念馆回顾了圆瑛大师、明旸禅师与宁波天童寺的深厚渊源,他说到:“圆瑛大师、明旸长老生前都住持过宁波天童寺,明旸禅师10岁听圆瑛大师讲经,并在天童寺剃度出家,一直随侍圆瑛大师身边,直至圆瑛大师圆寂于宁波天童寺。圆瑛大师住持宁波天童寺时,明旸禅师、白圣长老在天童寺追随圆瑛大师学习佛法,天童寺有很多他们的事迹。”界源法师在参观时赞叹圆瑛大师师徒们的德高望重,以及弘法利生之功绩,赞叹本性法师在福州三坊七巷这么好的地方创办了明旸禅师纪念馆,功德无量。本性法师对诚信法师、界源法师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圆瑛大师、明旸禅师一生护国爱教、弘扬佛法、爱惜僧才,为中国近代佛教重兴做出重大贡献。自己深受明旸禅师教诲之恩,于1996年,得明旸禅师传付禅门临济正宗第四十二世、曹洞正宗第四十八世法脉。

临行,本性法师还将纪念馆刚编纂出版的《圆瑛大师全集》赠送诚信法师、界源法师一行作为留念,来宾欢喜接受,并赞叹《圆瑛大师全集》的出版,是本性法师为佛教界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大事!

福州市明旸禅师纪念馆成立于馆址设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五A级景区三坊七巷洗银营巷13—15号,是福州市目前唯一一座宗教界名人纪念馆,经福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于2016年9月正式开馆。主要为圆瑛大师及其四大高徒的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的事迹图文展览。内容有“住持名刹”、“学修并重”、“爱国爱乡”、“教育慈善”、“海外弘法”、“法脉绵延”、“生平年表”等。


 

【转载】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举行大雄宝殿上梁法会

$
0
0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举行大雄宝殿上梁法会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月  时间:2017-11-30

 

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性法师拈香主法


洒净仪式


主法法师诵祈愿文

 

    菩萨在线福建讯 11月30日上午,隐元大师祖庭,福州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举行重建大雄宝殿上梁法会。

 

    法会恭请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性法师、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霖法师、修达法师、以及戒文法师、净心法师、证云法师、戒题法师、广智法师、法度法师等15位诸山长老为主法,僧俗四众近400人共襄盛举。

 

    千年古刹黄檗山万福禅寺创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中国佛教禅宗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是黄檗文化的发祥地与日本黄檗宗的祖庭。一代高僧隐元禅师,从黄檗走向日本,在日本国开创了“黄檗宗文化”,确立了福清黄檗宗祖庭的地位。2010年由本性大和尚担任所长的福建省佛教文化研究所编撰出版了《隐元隆琦禅师》传记,成为研究黄檗文化、隐元禅师的珍贵文献。2015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赞扬了隐元禅师的功绩。由此可见,隐元禅师与其所代表的黄檗文化,在推动与日本民间的友好交流中,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作用。

 

    黄檗山万福寺历史上屡遭劫难,1928年,黄檗寺突遭山洪之劫,损失严重。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后经多方努力,尤其是海外华侨的资助下,黄檗山万福寺重建工程得以告竣,但由于当时勘测技术问题,导致坐标定位偏差,加之寺院受风雨和白蚁侵袭,摇摇欲坠。2016年,中国首善、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捐资2.5亿,再度重建万福寺。

 

    此次举行的黄檗山万福寺重建大雄宝殿上梁法会,是黄檗万福寺重建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建成后的黄檗万福寺,将成为对日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亮点,在开展同国内以及日韩朝、东南亚等国家佛教文化交流中,发挥领航作用。(图文:王枫涛)


 

【本性禅思录】364:叩关蒲甘

$
0
0

/本性禅师

蒲甘是禅,是塔,是关!

2017,年末,应缅甸高僧委员会原副主席顾德拉长老及缅甸福建商会之邀,吾携徒赴仰光,进而蒲甘。

蒲甘,万塔之林,众佛之殿,众神之堂,众圣之家。

此次之来,五体投地,礼佛拜塔,此其身也;坐禅问道,南北传佛教相印,此其心也;无身无心,空花水月,此其灵也。

其间,于古刹圣殿,禅修道场,与老僧对坐,坐破蒲团,坐定乾坤,以心契心,不见山河,不闻梵音天籁。但却飞云顿凝,山河倒流,地裂天崩,地动山摇。

彼际,有一老僧,偏袒右肩,缓缓,从远古走来,从虚空走来,行无迹,化生莲。

未了,比丘本性,又行脚圣迹,夜梦如斯:蒲甘旧王,染衣剃发,皇庭新宫,易作佛殿。蒲甘万塔,白日飞升,平原之上,黄袍比丘,万千千万。

禅是蒲甘,此次叩关蒲甘,缘结万塔,既无始,亦无终。愿时空变异,关门恒开,塔林长在,蒲甘永存。

而吾,定伴蒲甘日落,定随蒲甘月升。




 

本性专题文章:两次拜见,赐教相同——缅怀佛门耆宿性空长老

$
0
0

两次拜见,赐教相同——缅怀佛门耆宿性空长老


                                      文、本性法师



本性法师当年与性空长老合影

 

    一代硕德,性空长老,今晨示寂。消息传来,法门灯暗,众生含悲。

 

    长老享年97岁,僧腊82年,戒腊77夏。示寂前,为江苏省佛协名誉会长,苏州寒山寺退居方丈。

 

    晚学本性,1985年剃度出家于江苏常熟兴福寺,剃度恩师为兴福寺时任监院悉明长老。

 

    常熟,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苏州。加上两城距离较近,交通也方便,因此,两市的佛教界交往也较多。

 

    首次拜见性空长老,是随常熟兴福寺妙生方丈前往,一到苏州寒山寺,性空长老就将妙生长老直接引入丈室,两老相谈甚欢。而我,于丈室稍坐后,即溜出参观长老书法展示室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书法为俞樾所题。苏州寒山寺以《枫桥夜泊》诗而名,诗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就如常熟兴福寺,以《唐常建题破山寺诗》而名,破山寺即兴福寺,诗碑墨宝为米芾所题。长老热衷并擅长书法,寺内设有墨宝展示室,开放给海内外宾客参观,日本朋友对此特赞叹,还常常向长老索字。

 

    回到长老丈室后,我大着胆子向长老索字,长老慈悲,稍后当场挥毫,书下“佛”字赐赠。晚学本性,好不欢喜,连忙再次顶礼。这墨宝,吾尚保存至今。

 

    长老赐吾墨宝之后,开示说:学佛要重传统,重传承,而练字则重传统,又重创新。长老的赐教,吾今不敢有忘,而为学佛与练字之圭臬。

 

    有趣的是,几年之后,我随亲教师悉明长老再次前往拜见性空长老,当我恩师向长老介绍我后,长老对我的开示,在学佛上,几乎同于上次的教诲,长老说:学修佛法,要接续传承,要坚守传统。我之恩师悉明长老提示我说:长老开示,要依教奉行。我赶紧顶礼回答说:弟子依教奉行。长老很是欢喜地说:多努力,多努力,以后做法门龙象!从长老的开示,可见长老对佛法传承的敬畏与重视。

 

    而今,长老墨宝,尚在堂,长老之言,犹在耳,而长老已去,甚是悲痛与怀念。祈愿长老,乘愿再来。晚学本性,德薄学浅,当将身心奉尘刹,继续依教奉行,以报长老珍贵开示与赐赠墨宝之恩。


 

【转载】福州开元寺本性法师应邀出访缅甸进行禅法交流及慈善活动

$
0
0

福州开元寺本性法师应邀出访缅甸进行禅法交流及慈善活动

2017年12月07日 17:00:00 佛教在线

 

访缅期间,受到顾德拉长老及信众的热烈欢迎

应邀在缅甸福建商会成立庆典上致辞

顾德拉长老向本性禅师赠送佛珠

佛教在线海外讯 2017年12月2日至7日,福州开元寺方丈、泰宁庆云寺住持本性法师应缅甸高僧委员会原副主席顾德拉长老及缅甸福建商会之邀赴缅甸访问。

此行缘起福州开元寺2016年9月举办的21世纪海丝佛教论坛。论坛举办期间,本性法师邀请顾德拉长老出席论坛活动,并代表南传佛教界发表讲话。长老当时还参加了论坛系列活动之明暘法师纪念馆开馆仪式以及主法福州开元寺第一届药师佛传灯法会。因为有此殊胜的因缘,这次长老特意邀请本性法师走访长老所住持的寺院。

在缅甸福建商会王家雨会长、副会长林雄以及林修港等人陪同下一起前往长老的寺院。本性法师一行受到了长老率当地居民以及寺院小学的学生列队夹道欢迎。这些小学生是寺院开办的学校,所收留的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小孩子,或者由于贫穷,或者有的父母已故,寺院负责他们的教育以及生活。本性法师与顾德拉长老一起回忆了当时佛教论坛的盛况。期间,本性法师还应邀向当地信众作了开示与祝福,长老还希望第二届海丝佛教论坛能够早日召开。最后本性法师代表福州开元志业慈善基金会向长老寺院开办的小学捐款约700万缅币(约35000元人民币),作为这些小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用品的费用,并祝愿小朋友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以后能为缅甸的发展作出贡献!

与顾德拉长老交流

应邀为缅甸当地信众开示

体验南传禅法

在缅甸福建商会的安排下,本性法师还走访了当年慈航菩萨所居住的寺院及创办的中国佛学会。慈航菩萨师于圆瑛大师、太虚大师,出家于福建泰宁庆云寺,圆寂后肉身不坏,成就全身舍利,供奉于台湾,人称慈航菩萨。泰宁庆云寺于2007年将慈航菩萨唯一分身请回出家祖庭供奉。慈航菩萨曾于缅甸龙华寺(现已成为缅甸巴利佛学院)等处修行弘法4年多,期间,在缅甸侨领胡文虎、胡文豹等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佛学会、世界观音万缘会、佛学义务学校、佛教青年会、佛教妇女促进会、《觉世童刊》社、《慈航月刊》社,还发起主持修建了藏经楼!本性法师受到了藏经楼妙智长老尼等人的热情招待,她还详细介绍了藏经楼内各种遗留下来的照片、建筑、碑记、龙藏等,展现了当年慈航菩萨在缅甸的弘法事迹,以及是何等的德高望重。慈航菩萨后又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弘法利生,晚年驻锡宝岛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汐止弥勒内院。

本性法师在缅甸福建商会的协助下,还前往了蒲甘朝拜佛塔,以及与约定好的缅甸法师进行禅法交流。缅甸是禅法实用性很强,人才辈出的国家,这次本性法师与之加强实践交流,就是为了能够提升自己,为了加强南北传佛教交融,强化中缅佛教法谊。

出访缅甸期间,本性法师还应邀出席了缅甸福建商会的成立庆典活动。缅中友好协会会长、总统顾问、前驻华大使吴盛温昂(U Sein Win Aung),仰光省省长特使、仰光省计划与财政部长吴敏当(U Myint Thaung),仰光省原陆军司令吴苗妙(U Myo Myt),缅甸原警察总长卓温,缅甸原电业部部长吴肯茂苏,缅甸福建商会会长王家雨,福建同乡总会会长吕振膑,华侨华人慈善总会会长苏一新,华侨华人胞波友谊会会长张文钦,华中校友会会长雷启泉,南中校友会会长陈庚铭,缅华妇女协会会长李为华,缅甸湖南商会会长胡名嵩,缅甸纺织制衣协会会长王志平,缅甸“一带一路”商会会长郭兴禄,果文仰光校友会会长邵维庆,欧洲福建侨团联合会英国轮值主席兼英国宁德同乡会会长陈勇,柬埔寨福建总商会会长邱国兴等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界朋友宾朋在仰光阿波罗大酒店欢聚一堂。本性法师应邀致辞,代表福建省佛教协会给予祝贺,还赠予书法“佛佑中缅”,祝福大家,生意兴隆,事业顺利!希望中缅两国佛教法谊弥坚,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长存!


 

青海湖畔北海禅院开山住持明贤禅师访福州开元寺

$
0
0

青海湖畔北海禅院开山住持明贤禅师访福建福州,朝礼明暘禅师纪念馆与福州开元寺!明贤禅师曾经重走玄奘西行之路,从中国到印度!



 

感恩诸山长老加持厚爱

$
0
0

天地代谢,无论古今!四季旋环,守正开新。剃度出家以来,承蒙诸山长老加持厚爱,不尽感恩!从前辈的身上,吾看到自已的不足与惭愧!但祈法运久远,愿为其先锋!



 
Viewing all 159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